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简称南京市文保所,成立于2014年,是南京市博物总馆的分支机构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对全市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综合研究和保护修复的单位。
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馆藏着吴煦任职知县、知府、道员、布政使、常胜军督带期间的公务档案和私函,总量达数万件。“吴煦档案”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时间跨度为1758年至1867年,是近代历史档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经过200多年的存放,其病害情况越来越严重。几乎所有文物都有污渍和各类生物病害(虫蛀、虫卵、蝇屎等),褶皱和粘连的文物达95%以上,霉变文物占90%以上,残缺、变色文物达50%以上,部分文献濒于损毁。
档案脱酸作为“吴煦档案”技术保护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联合众材科技进行了《等离子体脱酸技术对纸质文献与档案脱酸效果评估》的探讨实践。经研究表明,众材科技在国内首创的“雾润/渗润”脱酸技术,采用等离子活化+温和雾润的创新方法,可达到均匀、彻底的脱酸效果,同时最大限度保证了纸质本体安全,避免了传统水浸泡法引起的纸张褶皱变形和字迹晕染褪色,满足了纸质档案的高质量脱酸需求。
2022年3月,众材科技与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共同举行了“文保修复基地”合作共建签约仪式。会中经双方交流,对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以预防性保护纸质文物文献为专题,差异化建设科研基地、制定科研基地技术标准、建立近现代纸质文献科技脱酸保护实验室,进一步落实纸质文物的脱酸工作。
